从2013年起,不断爆出酒店清洁员工打扫客房的视频和图片,里面不乏用擦完桌子的毛巾再清洗使用过的大把筷子,或是用脏毛巾直接擦马桶,耸人听闻的就是用擦过马桶的毛巾擦杯子,始称“毛巾门”。
类似这种时间,全国各地都有发生,酒店频出这种恶心时间,当然也有深刻的行业背景有关。如今酒店可谓遍地开花,竞争十分激烈。一些酒店为了生存,只能通过降低成本来保障自身利润,降低成本则往往以降低服务品质为代价,这样对于消费者而言很不公平。对比日本,几乎没有出现此类状况,这是为什么?
对于酒店的卫生清洁,日本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行业协会的具体规定予以规范。早在1970年,日本就制定了《确保建筑物卫生环境法》,次年,厚生省(厚生劳动省前身)制定了详细的《确保建筑物卫生环境法规施行规则》。2002年,厚生劳动省又根据施行规则,制定了更加详细的《关于清扫作业及清洗器械设备维护管理办法》,对如何检查室内卫生,如何使用保洁用具、清洗剂、如何消毒,如何制定作业计划和作业顺序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。
清扫客房看似很简单的工作,实际上却繁重又需要经验,也是容易出问题的。日本酒店对于客房的清洁工作,检查细目多达190多项。
客房清洁能体现日本酒店对细节的一丝不苟,他们要求决不能留有上一个房客的任何痕迹。客房清洁通常两人一组,一人清扫浴室,另一人整理床铺,尤其是消除前一位客人留下的味道。人类的嗅觉通常短暂几秒就能适应,所以打开房门就要立即处理味道。房务人员打扫完成后,一定再脱下鞋子,用吸尘器由内往外吸,以免留下脚印。但这还不能让客人入住,要让检查员做把关。
检查员是日本帝国饭店在1999年增设的特有编制。从房门把手开始,电话是否正常运作,闹钟准时与否,玻璃杯有无手印,便条纸有无写过的痕迹等,检查多达190项,光是入口门就有12项,检查一间客房需要花一个小时时间,连浴缸的一根毛发都不放过。
这么严苛的清洁规定再加上监督,还是很让人放心的,日本酒店没有星级之分,因为任何一家正规的酒店都符合清洁标准。其实,我们可以借鉴这种做法,有关部门监督并抽查正规酒店的卫生标准,避免“毛巾门”事件的再发生,给消费者一个卫生的居住环境。
咨询热线
188 6625 2506